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陈凯歌在回忆与张国荣一起拍摄《霸王别姬》时,说过这么一句话:
“人戏不分,他做到头了。”
张国荣的演技浑然天成,他就是程蝶衣,在戏剧的身份角色中物我两忘,璀璨绚烂,惹人怜爱。
不过,在年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春光乍泄》中的他输给了另外一个戏痴——
谢君豪。
有趣的是,这是谢君豪主演的第一部电影。
此前,他是话剧演员。
初入电影圈时,还给张国荣的电影跑过两次龙套。
谁也不会想到,他的处女作就打败张国荣,拿了影帝。
但说实话,张国荣输给他,一点也不丢人。
即使是哥哥的影迷,看过本片也不得不佩服。
因为,这部电影这是谢君豪的完美之作。
如果你看过,便知道什么叫「不疯魔,不成活」——
《南海十三郎》
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南海十三郎」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原名江誉镠,出生于南海县,是江太史江孔殷的第十三个儿子,由于在家中排行十三,为此给自己取了这个艺名。
他是著名的粤剧编剧,天赋异禀,却又桀骜不驯。
一生遭遇十分坎坷。
前半生辉煌,后半生凄凉。
有关他的故事,年首度被搬上话剧舞台,主演就是谢君豪,那个时候他是香港话剧团的首席演员。
该话剧反响热烈,剧场几乎场场都座无虚席。
于是,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主演还是谢君豪,可以说,在拍电影前,谢君豪已经在话剧舞台上演了4年「南海十三郎」这个角色。
他对这个角色已经达到了人戏合一的地步了,豆瓣至今9·2分就是对他演技最好的证明。
在该片中,无论哪个时期,谢君豪都对角色把握的十分精准。
年轻时,对于戏剧的痴。
他是一个天才。
可以同时写三个剧本,才思敏捷到连记词的三个人都没法跟上他一个人的思路。。
是的,他脑中的灵感源源不绝。
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徒弟唐涤生一起编剧本的戏份。
唐涤生是唯一一个不仅能跟上他的思路,抄书速度极快,还能接得上他的词曲的人。
两人是你一句,我一句,唱的不亦说乎。
在厂长看来,这哪里是抄词,这分明是两个编剧沉醉于创作时的共鸣。
对于唐涤生这个得意门生,十三郎也是十分的重视。
虽然表面上很凶,经常批评唐涤生,但实际上,他把自己对戏剧的领会全都传授给了弟子。
你那么有文采,用不着写这种俗气的剧本来迎合观众。我的时代跟你的时代不同。看我的戏的人十有八九是文盲,唱词深一点也听不明白。你要把眼光放远点,观众的水准越来越高,你写的跟我一样有什么用?
一句“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点醒徒弟。
是的,他明知道这个世间的庸俗一面的,却不愿意去迎合这样的庸俗。
抗战时期,所有粤剧团停演,十三郎为让唐涤生有自由发展,将他赶走,自己则投身*队,担任剧团编剧,慰劳前线士兵。
本想用激昂的戏曲为士兵打气。
结果。
他的粤剧第一次败给了以女人身体为噱头的表演。
显然肉弹们更加吸引男人。
但十三郎看不下去这种用女色“鼓舞士气”的“三俗”剧本,一气之下怒而挥拳向对方编剧:
你用肉弹色诱三*,让他们怎么去打日本人?做戏也做人,戏要启示人生一条正确的道路。我的戏全部是导人向善,教人有始有终地顶天立地。
讲真,这一幕格外的魔幻。
十三郎被战友拉扯着,让他别再闹事。
一边,是十三郎自己的道义,我的戏都是教人有始有终,导人向善的戏。
另一边,他的后面,肉弹们又一次上台,勾引挑逗无所不做。
他理解不了。
是自己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在剧本面前,他从不低头,也不愿随波逐流,附和低俗。
更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随意篡改。
因为在他看来,剧本是一剧之本。
在电影中,他最后一次写电影剧本,拍出来后发现被导演改的面目全非:
本来在前线打仗的男人突然回来亲了下死去的女人,女人奇迹般的复活了!
他很生气,他不允许自己的作品被这样玷污。
所以,他勃然大怒,甚至让导演烧胶片,不准电影上映。
人情世故他并非不懂,只是不愿意苟同罢了。
哪怕沦为众人眼中的疯子。
谁也不会想到,当年红遍粤港澳的著名编剧,如今却成为街头疯子......
没有人知道他是真疯还是装疯,他看世人太疯癫,却无奈成为世人眼中的癫人。
片中有一幕,令厂长印象深刻,昔日他的友人把落魄的他接到豪宅,希望让他好好洗个澡,身上干净一点。
可是他却说:
自己很干净,做人最要紧的是心干净就行了。
是的,他这一辈子哪怕是流浪街头直到去世,心中都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剧本。
在他心中,剧本是至高无上的。
影片中,厂长至今对一个细节记忆尤深。
落魄的十三郎被老板一顿辱骂后,他只关心一件事,要回自己的剧本。
对方却鄙夷地把剧本扔在地上。
他呢。
弯腰,双手,轻轻合起,掸了掸上面的灰。
文章有价。
所谓的“价”,并非名声,也非利益。
是一份不被当下破败吞噬的自尊。
影片中,唐涤生曾说过:
「一个好的剧本,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
就算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戏,没有人会忘记,这就叫做文章有价。」
这,是他们文人的骨气。
只可惜,在那个时代,两个最用心写剧本的人都落下了最悲惨的两个结局。
一个是早死,像唐涤生,一个是早疯,像十三郎。因为天才是不会和世俗妥协的。
但,他们却留下了千古绝唱。
唐涤生最知名的作品,被称为粤剧剧宝的《帝女花》。
其中“香夭”一折名段“落花漫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在粤语曲以外亦流传甚广。
南海十三郎更不用说,《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女儿香》,《梁红玉》等多部经典作品,都被广为流传。
他们为什么能至今被大家记住,其实影片说出了最好的答案:
整天想着成名是写不出好剧本的。
这句忠告,放到现在,不也是对现如今影视快速化发展的我们,敲响警钟吗?
讲真,这部电影传达的剧作理念值得每一个电影人自省。
就像电影片尾打出的:
希望电影人能够拿出更多的好作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