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之非遗昔日之文创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www.pfzhiliao.com/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说到牙雕,说到广彩,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广州”?作为广州非遗大家族代表作“三雕一彩一绣”中的主力,它们早已登堂入室,成为许多人熟悉、喜爱的传统艺术品。

不过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正在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举行的“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中,我们却看到了由香港艺人制作的牙雕和澳门艺人制作的广彩。将它们与广州本土大师们的作品对比看看,各是纯正滋味,却各有不同韵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通讯员阮成玉

图:主办方和受访者提供

在场景和氛围中,非遗回到本源——生活

作为“璀璨湾区之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组成部分,“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旨在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和融合,展览分为“与子同袍”“精工匠作”“粤韵悠扬”“同宗同源”四个展区,依不同主题穿插交织,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的“变”与“不变”、“同”与“不同”。

展览汇聚了30余项独具湾区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粤剧、广东剪纸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中式长衫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广绣、莞香制作技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佛山彩灯、端砚制作技艺、新会葵艺、广东音乐、南音说唱、醉龙舞、广东醒狮、咏春拳、行花街等2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征集展品余件,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的典型风貌和最高水平。

“这次拿出来的真是好东西”,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董帅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多件大师代表作。展览现场还特别设计了系列互动打卡体验点:深圳非遗“沙头角鱼灯”主题艺术装置,巧妙设计出以鱼灯为形象的鱼龙飞舞;广东醒狮题材打卡点“狮头”与周边造型墙巧妙构成一个“同”字,造就了一个绝佳的合照点。

董帅介绍,此次展览精心设计了生活化的场景和氛围,将非遗项目安排在其中,旨在让观众感受非遗的本源——生活。而将不同地区的相同或相似品种对比展示,也是希望让大家能看到非遗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地方的流变性,“比如说,广州牙雕我们选择了张民辉大师的作品,它是不上色的,而香港的牙雕是上色的;又比如谭广辉老师的广彩,很突出金碧辉煌的特色,而澳门的广彩,一眼看上去就不一样。”

这正是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之一。

大咖论道

香港牙雕、澳门广彩展现非遗之“变”

香港牙雕艺人朱忠盛

香港牙雕大师朱忠盛出生在广东信宜,21岁那年去了香港,23岁进入香港牙雕行业,从学艺到创作、从创作到授徒、从授徒到办厂,再到创出“一代极品”品牌,如今他已经在牙雕之路上走了近40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十年间,不少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牙雕艺人出于躲避战乱等原因来到了香港,其中尤以广东师傅最多、影响最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带领3位牙雕师傅回到信宜投资兴建了一间工厂。象牙贸易被禁止后,他开始探索运用传统牙雕技艺,以猛犸牙进行雕刻。他告诉记者,自己带出来的徒弟有几百位,举凡人物、花鸟、建筑等题材,尽皆可以表现,特别是将中国传统建筑“榫卯结构”的技法运用到雕刻之中,使创作得以无限延伸。而如果细加琢磨,大家也能慢慢感受到猛犸牙、牛骨、象牙果、河马牙等象牙替代材料的不同特点。朱忠盛说,内地对传统手工艺非常重视,也很支持,牙雕技艺得到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非常重要的。

澳门广彩艺人李溢坡

出生在澳门的广彩艺人李溢坡十七八岁时在自家的工厂里通过不断揣摩广彩师傅们的作品,走进了广彩领域,“那个时候晚上大家都下班了,我就一个人看作品,然后动手学着画。”这位澳门非遗“广彩制作工艺”传承人、首届澳门工艺美术大师说,澳门广彩的早期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从广州等地来到澳门的一批广彩师傅,由于当时外销市场主要是对欧美,特别是葡萄牙,所以广彩的设计制作受他们的审美、生活习惯的影响比较大,在题材、器型、品种方面都有许多与内地产品不同之处,形成特点。他在作品中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特色,使手绘彩瓷具有了西方艺术的时尚感,又兼具东方艺术的古典韵味。而对颜料配方的严格把控,也让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辨识度。

记者观察

以非遗开启文创的无穷想象

一掌五指,一花五叶。粤港澳大湾区中许多非遗品种本出同源,在日复一日的发展中逐渐生发出不同的面貌。今天,它们正重新回归生活,走出人们既有印象的框架。

今天的非遗,其实就是曾经的“文创”。而在广州塔中持续举办的非遗主题活动,在呈现粤港澳大湾区非遗百花齐放的盛景之时,也经由与科技、经济、城市空间、年轻思维等领域的跨界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在这“老文创”之上再“文创”之迭代进化的潜力。

此次展览的“与子同袍”展区中,我们看到了湾区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优雅的中式长衫、斑斓的广绣时装;“精工匠作”展区偏重于工艺,可以看到由端砚、白沙茅龙笔和木雕等组成的湾区版“文房四宝”;“粤韵悠扬”围绕传统表演艺术,在这里可以听到最具典型性的“岭南好声音”——粤剧、广东音乐、南音说唱;“同宗同源”展区围绕民俗,西江流域“鸡公头”和东江流域“大头狗”双舟邂逅,“醉龙”和“人龙”二龙偶遇……

它们是“非遗”,也是“文创”。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有可能延伸出长长的产业链,或者与许多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跨界合作,成就全新的样貌。

以城市地标作橱窗,以非遗开启文创的无穷想象,广州这个手笔,确实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