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芳华刘峰一场善良与人性的较量河马电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好的东西似乎总会姗姗来迟,这部浓缩着年代感的沉重、历史的敏感,裹挟着无数情怀的电影——《芳华》,终于重新归来!

一部《芳华》,展现了老炮儿的青春,父辈的芳华。

但在大多数人心中,《芳华》并不是一部青春片:初看,是文工团的盛世美颜;再看,是时代洪流以及战火淬燃中的命运残酷;再细看,是岁月洗炼之下的真情悲悯。

1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有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他们正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

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和从农村来,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

鲜艳的色彩,唯美的画面,带节奏的配乐,青春的懵动,特别年代一群人的“花样年华”,一群没有流量的“小鲜肉”,把人带入到父辈生活的那个时代,有惊奇,有荒诞,也会有共鸣。

《芳华》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曾经满载梦想和爱的最好年华。这片芳华被恣意投掷在时代的熔炉里,燃烧,摔打,揉碎,最终随着时代一同变成灰烬,再被人踩上几脚,疼到心尖上。

2

一曲《芳华》毕,泪已潸然。不是因为他们的青春故事有多么的美好和感动,而是为刘峰的一生感到惋惜和心痛。

刘峰,文工团里的“老好人”,好到经得起放大镜的挑剔,毫无瑕疵。

食堂里煮破皮的饺子他会主动打来吃,他说“总得有人吃吧”;

南方的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说“我给你煮了面”;

战友让他带去修的手表,太过名贵没人敢修,他说“那我就自己研究,学着修”;

别人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他却拱手相让,他说“我是木匠出身,现在这样挺好”;

战友要结婚,为了给战友省钱,他默默地亲手做了两个沙发,他说“战友娶个城里媳妇不容易”;

没人愿意和何小萍跳双人舞,他即使腰受伤了,也要站出来说“我和她跳”;

就连猪跑了,别人也是第一时间是叫他来帮忙。

他总是心甘情愿、竭尽全力地帮助所有人,战友们也都叫他“活雷锋”。其实,在大家眼中,刘峰更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大家也渐渐地将他的好当成了一种习惯,似乎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可好人总是难做。刘峰的善良在浑浊的背景下,显得那么单薄和活不下去。

当他偶然间听到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便再也按捺不住隐藏多年的情愫。刘峰终于鼓起勇气,对林丁丁深情表白,青春的躁动激起了层层欲望,他尝试拥抱林丁丁,却不幸被路过的战友撞了个正着。

林丁丁为了撇清自己,向组织告发:刘峰强行“触摸”她,想要对她耍流氓。

刘峰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放弃大好前程,费尽心思为留下来而做的一切,在林丁丁眼中,甚至抵不过摄像干事的几张照片和一瓶橘子罐头。

在思想禁锢的那个年代,谈爱情是羞愧和可耻的,更何况是极为恶劣的“耍流氓”。可惜浇灭他所有希望的正是自己暗恋多年的那个人。因为一次触摸事件,刘峰失去了他所有的光环,甚至名誉扫地。

诽谤与诋毁足以让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消亡,何况是他这样的“活雷锋”?一旦大众心中对他的完美认知被颠覆,就反倒让人滋生出更多的恨和厌恶来。

人们似乎终于找到了机会,不用再仰视着他,大家都急于把刘峰从那个神坛拉下来,踩在脚下。就像好人做坏事与坏人做好事相比,人们的反应大相径庭一样。

一夜之间,刘峰从人们口中的“大好人”“活雷锋”,变成了一个无耻的“流氓”。他曾尽自己所能帮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却都把这当做理所应当。他所有的好,如今都成为众人嘲笑的素材。

此刻,刘峰的心或许已经死了,他不会再对文工团有任何的留恋,而这里的人似乎也不再需要这个“活雷锋”了。

离开文工团的那天,那些他曾经竭尽全力帮助过的战友们、曾经口口声声称赞他是“活雷锋的”同志们,没有一个来为他送行的,除了那个被战友们嫌弃、取笑的何小萍。

是刘峰把何小萍从地方上接到文工团的,也是文工团都嫌弃她、孤立她、排挤她时,唯一接纳她的人。

或许,何小萍才是唯一一个真正识得刘峰善良的人,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有人说:所谓善良就是成全了别人,委屈了自己。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善良至少要留给懂你好的人,比如何小萍对刘峰。

3

中越战争爆发,刘峰上了战场。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已经将刘峰折磨的遍体鳞伤。对他而言,成为烈士或许是一种解脱。

战场上的他似乎早已忘记生命,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只为寻找急救药救受伤的战士,当他终于找到药品带回来时,战友却早已牺牲……

看到战友身陷泥潭,向他呼救,“老好人”刘峰怎会坐视不管。

不顾头顶上穿梭的子弹,刘峰拼了命的想要将战友拉出泥潭,可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臂,顷刻间血流不止。但即使只有一只手,刘峰也不愿放弃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那个子弹不偏不倚正好打中了刘峰右手臂的大动脉,当副指导员提出让他和重伤的战友一起后撤接受救治时,他说“我要留在这里,守住兄弟们的遗体,我要把他们带回去”。

这些牺牲的战士们,大部分都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连“果丹皮”都没吃过,却因为战争,要远离家乡,甚至失去生命。刘峰怎么忍心将他们孤单的留在前线,他要将他们带回去,好好安葬。

其实,做出这个决定的刘峰已然抱着必死之心了,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这就是他要的,他的死将创造一个英雄故事,这故事会流传得很远,会被谱成曲,填上词,写成歌……”

最终,刘峰守住了战士们的遗体,却因为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永远的失去了右臂。他没能“如愿”地当上烈士,成了一名残疾军人。

曾经那个面带微笑的“活雷锋”刘峰,如今的脸上早已写满了沧桑。命运似乎对这个善良的男人太过苛刻,可他却依旧善良如初。

4

改革开放后,残疾军人刘峰,退伍还乡,生活潦倒。

曾经的标兵、模范,曾经的战斗英雄,在和平年代,却要靠着推着小车卖货维持生计。最后就连他糊口用的小车,也被联防队扣了,要块钱才能赎回。

因为这块钱,刘峰和联防队起了争执,一个残疾军人怎么可能敌国三五个健壮的男人。

他被推倒在地,假肢也滚落出来。这一幕恰好被刘峰在文工团的战友看到,她怒骂联防队:“你们敢打残疾军人,战斗英雄!”

看着地上的假肢,心中五味杂陈。刘峰仿佛是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缩影。

他们将美好的青春,健全的身体,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而当他们年老色衰、拖着残肢,不愿给国家添麻烦,艰难度日时,却要面临着被城管驱赶,被敲诈勒索,以规定的名义,以各种堂而皇之的名义。

看着刘峰文工团的战友潇洒的将块钱甩给联防队员的时候,更觉窝心。

这个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的战斗英雄,这个为了保卫国家而失去一条手臂的男人,为了一辆块钱的小推车,几次低三下四的恳求着联防队员。但对于曾经的战友来说,块钱却变得如此轻巧。

假如,刘峰当时听从领导的安排,去进修,按照刘峰的才华、做人做事标准,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或许他就不会被林丁丁说成“流氓”,不会失去手臂,更不会为了一辆小推车而被人欺负。

但假如只能是假如,那只会是别人的人生,不会是刘峰的。

刘峰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很善良,他是好人,他凡事想着别人,进修这样连着功名的机遇,他看得很淡。

刘峰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很执着,追求爱情时奋不顾身,他不会如当今这个势利的社会一样,冷静地觉察到很多人在爱情中更加注重的是出身、地位、财富。所以,他才会大胆地向林丁丁表白,这并不是他的错。

刘峰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有血性,他战斗起来早已忘记了生命,为了完成任务,他顾不了那么多,所以他不会选择先给自己治疗……

前半部分,有多美好,后半部分,就有多残酷。刘峰前期的热忱、喜悦与后期满眼的绝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峰,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却能终其一生去诠释平凡背后的意义的男兵。

那个实现了民族梦想,盛产唯大英雄的年代,看起来光辉又明亮,但终究还是难以回避明晃晃的日光下也有阴影的事实。

阴影下有渺小的人物,渺小的人物有属于他们的芳华。

飞扬的青春,美好的年华,真实的人性,血腥的战场,冰冷的现实,在大时代的车轮下,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粒尘埃,希望芳华失尽,还能拥有初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