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孩子吃饭都是磨磨蹭蹭,吃一会玩一会,有时候玩着玩着都把吃饭的事情给忘了。很多时候不管家长怎么催,孩子都在那我行我素,跟没听到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打不是骂也不是,弄得家长一点脾气都没有。
前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孩子吃着吃着就犯了这种毛病。对于这种情况我也很头疼,之前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一点也不起作用,那该怎么办呢?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刚巧在茶几上有一个她经常玩的玩具,我灵光一闪便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便坐在孩子的旁边,跟她说:“咱们玩个游戏吧。”听到要玩游戏,本来无精打采的女儿立马来了精神:“玩什么游戏?”“玩这个‘咬手的河马’游戏,但有个条件,就是如果谁输了就喝一口汤。”
小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游戏的,听到我的要求,她想都没想点头就答应了。但是玩这个游戏是需要勇气的,如果按着那颗牙触动了机关,被河马的大嘴咬着了也是很疼的。之前她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为了防止河马真咬到手,经常用手按着河马的头。
这次玩“咬手的河马”这个游戏的时候,表现得还比较勇敢,没有用手去按河马的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河马的牙齿一个个被按下了去,还剩下最后两颗的时候,她嚷嚷着“我不敢、我不敢”,吓得再也不敢往下按了。
为了让游戏持续下去,我就用手按着河马的头,以防河马真的咬下来伤到手。见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她便高兴地参与进来,用手就去按剩下的那两颗牙齿。就这样,我们俩就玩了起来。按照游戏规则,谁按到那颗启动机关的牙谁就算输,输了就要喝一口汤。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输了就要喝一口汤,而我输了也要喝一口(我喝不过是象征性地喝一小口)。当我们把碗里的汤都喝完了的时候,她却嚷着说,还没完过瘾。
小孩子不好好吃饭,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不饿,也不是因为饭菜不好吃,而是因为他觉得吃饭没意思。特别是在家长的一声声催促下,他倍感压力,即便想吃也没有多少吃饭的动力。所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少一些催促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游戏,这样小孩子还是喜欢吃饭的。
从让孩子吃饭这件事上,我得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首先,小孩子也不喜欢平淡无奇的生活,即使吃饭也想要个新玩法。
就像给孩子吃饭,如果经常吃一样的饭,时间长了也会吃腻的。更何况家长为了让孩子按时吃饭,多吃饭通常都会给小孩子施加压力,这样即使小孩子想吃,吃的也不是很痛快。
老年人经常会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励让孩子吃饭,这种方法刚开始用的时候可能很管用,但如果经常用就失去了它的效力。前段时间,爷爷为了让飞飞快点吃饭,就提议和飞飞比赛。话音刚落飞飞就拒绝了,“我吃饭,但是不想比赛”。在我看来孩子之所以拒绝,一是因为这个游戏没意思,二是因为玩这个游戏有压力。
所以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不仅要在准备饭菜的时候,经常换个口味换个花样;还要在激励孩子吃饭的方式上多想想办法,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食欲,让孩子更喜欢吃饭。
其次,陪小孩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规避孩子的恐惧。
吃手的河马这个玩具,设计得比较惊险刺激,正是由于每一次玩启动机关的牙齿都不一样,才让游戏充满乐趣。小孩子虽然喜欢这种游戏,但是被大河马咬着的惩罚似乎对他们来说是有点恐惧。
曾经见到两个小朋友玩拔河的游戏,由于两个孩子一个年龄大,一个年龄小。刚开始他们玩得还挺高兴,当开始正式比赛的时候,那个年龄大的孩子一用力就把那个年龄小的孩子拉倒了。由于摔得比较疼,年龄小的孩子当场“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再也不愿意玩拔河了。
所以在玩这种惩罚性质的游戏的时候,对孩子的惩罚不能超过他承受的限度。最好让小孩子少受惩罚或者免受惩罚,这样在不伤及他们身体的时候,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玩的。
最后,陪孩子玩游戏不能应付,要全身心地投入。
很多大人都不喜欢陪孩子玩游戏,即使硬着头皮坐那陪孩子玩一会,也是心不在焉充满了应付。其实大人在玩游戏时候的状态,小孩子一眼就能看破,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说而已。
家长玩游戏时的应付,小孩也感受不到玩游戏的热情,就这样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有时候家长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对游戏的态度,甚至会让孩子染上浅尝辄止的毛病,这对孩子性格的发展极其不利。
所以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要尽量全情投入,这样既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总之,当小孩子磨蹭,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催促、强迫,而是要去想一些办法,和小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游戏。不过在做游戏的时候,家长要全情投入,并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减轻难度。
作为家长,当面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时,你有什么办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