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完不饥渴才怪河马电影 [复制链接]

1#

大家还记得陈晓卿吗?

那个提到吃就两眼放光、滔滔不绝的男人,被誉为国内最懂吃的导演。

当年,《舌尖》第一季横空出世,风靡大江南北,填补了国内美事纪录片类的空白。

陈晓卿正是第一季的总导演。

后来,《舌尖》三扑街了,从第一季的豆瓣9.3直接下滑到了豆瓣3.7,惨不忍睹。

大家说,这是因为陈晓卿离开了央视,没有参与制作。

现在,陈晓卿又回来了。

离开央视后,他又带来了一档全新的美事探索纪录片。

《风味人间》

总导演陈晓卿,配音李立宏。

当李立宏浑厚深沉的声音出来的时候,真的特别激动,感觉又回到了《舌尖》一的时候。

李立宏的声音也真的有这种魔力,光听声音都能脑补出接下来的美味。

来,感受一下~

这一次,陈晓卿不仅将目光聚焦在国内,还转到了国外,

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星球,不同土地上生长的人们,对食材的不同利用。

安徽,南屏村。

冬至,宣告着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到来。

传统农家年底杀猪,村民汪兆惠也到了一年一度的腌火腿的时候了。

精心挑选猪后腿,撒上食盐,精心揉搓,使盐分浸到肉里。

这个过程,盐分少了容易腐坏,盐分多了会阻碍猪肉脱胎换骨成为火腿。

因为不好把控,老公常常把这个活儿交给汪兆惠。

之后根据天气的情况,反复晾晒,观看成色,对她来说也都不是难题。

“晒火腿不能急,到五月天热了再拿,火腿嘛,就是越晒越香。”

闲散里,透着一股游刃有余。

西班牙,小镇哈武戈。

这个以火腿闻名的小镇,同样有着丰富的制火腿经验。

大工厂流水线生产,菌丝生长、悬挂位置、肉面朝向、窗户开合角度……每一项都严格把控,精心照料。

火腿制成,中西方的吃法也完全不同。

精细切片,搭配红酒食用,是西班牙人的一贯吃法。

对他们来说,吃火腿更像是一种庄重而虔诚的仪式,专门的切片师炫技般的将火腿切片,然后配合红酒吃下。

嗯~享受。

在国内,火腿则成了我们家常菜的主角。

有着许许多多的模样,上百种不同的味道。

凡是看了第一集的,印象最深刻的应该都是那位来自台湾的小哥,卢旻易。

“我的梦想就是站上镖台当一个镖手,

燃烧自己的小宇宙,

仿佛整片海洋都是我的。”

但是,想成为一位镖手并不容易。

在六七级大风的海面上,站在船头,手持20多公斤的三叉镖竿追逐游动的鱼类。

稍有不慎,很有可能被颠下船面。

这不仅对体能、技艺有要求,更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项传统的镖鱼法对海洋的伤害最小。

但是,在现代手段的普及下,已经越来越少人采取这种方法来捕鱼了。

正是一种大型鱼类,旗鱼出现的时节,卢旻易和父亲在海面转了一个多月,却一条旗鱼也没见着。

在极度的身体劳累下,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

所以,当旗鱼终于出现的时候,河马哥跟着卢旻易小哥一起,既兴奋又害怕。

这一段,河马哥看的心潮澎湃。

内心的敬畏,在镖叉掷出去的那一刻油然而生。

想起了《老人与海》,想起了《海贼王》……

可是,这才是现实版的少年与大海!

很奇怪,一档美食节目,竟然可以看得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四川,瓦屋山。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夫妻俩一起前往深山采冷笋。

妻:哥哥呀,你跑哪里去喽?

夫:来喽来喽,再一掏回去喽!来啦来啦来啦。打不赢(忙不过来)。

这一刻,你知道他们是爱情。

河南,孟津。

爷爷戴着麦秸帽领着小孙女走在麦地里,要做一种叫做“辗转”的食物。

小孙女:爷爷,能做辗转不能?

爷爷:嗯,一掐能掐出水儿,不嫩不老,以后你们自己做这都是标准。

爷爷弯着腰割麦子,小孙女一会儿在旁边跑着玩,一会儿蹦蹦跳跳的给爷爷扇扇子。

爷爷慈爱的看着小孙女,这一刻,你知道他眼神流露的满满都是爱。

美食,不仅仅存在于味蕾,更存在于记忆。

很多年后,你会想起某种食物,想起食物背后的那些人与事,以及那时候的自己。

这可能正是我们对一些食物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正如纪录片中所说:

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看清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