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叔叔讲故事之8月2号小河马学吃饭 [复制链接]

1#

王叔叔讲故事
  邻居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说:“呱呱呱,小河马,你都这么大了,吃饭还要妈妈喂,真难为情呀!”
  小河马听了,把头一歪,嘴巴一撅(juē),说:“就要妈妈喂!就要妈妈喂!”
  一天清晨,河马妈妈刚刚做好饭,小麻雀飞来报告说:“喳喳喳,小河马的外婆生病了。”河马妈妈一听急坏了,放下手中的饭碗,就往小河马的外婆家跑去。
  可小河马还等着妈妈来喂饭呢,等呀等呀,太阳都升得好高好高了,还不见妈妈回来。小河马饿得肚子咕咕叫,哭着说:“妈妈,你在哪里呀?我要吃饭呀!”
  小青蛙听见了,一蹦一跳地跑了过来,说:“别哭了,小河马,我来喂你吃饭吧。”
  可是,小河马吃饭的勺子太大太重了,小青蛙怎么也拿不动。
  他只好拿自己的小勺子来喂小河马吃饭。小勺子太小了,小河马张着大嘴巴叫着:“不够,不够,太少了,你快一点喂呀!”
  小青蛙拼命地往小河马嘴巴里送饭,累得满头大汗,可还是填不满小河马的大嘴巴。
  “哇哇!”小河马放声大哭起来,“妈妈,你快来喂我吃饭呀!我饿呀,饿呀,饿死啦!”
  小青蛙一着急,说:“小河马,你的手呢?干吗不自己动手吃饭呢?”
  “我不会吃饭呀,我要妈妈喂!”小河马哭着,“妈妈,妈妈,你快回来喂我吃饭呀!我饿……”
  小青蛙也没有办法,只好帮着小河马一起喊:“河马阿姨,你快回来呀,你的小河马饿呀,饿呀……”

小河马吃饭设计意图针对我们小班个别幼儿吃饭磨蹭且需要老师喂这一情况,我用《小河马吃饭》这一故事设计了这一语言活动。该故事生动有趣,讲述了小河马不爱自己动手吃饭需要妈妈喂,结果有一天妈妈很晚都没有回家,肚子饿的哇哇大哭。最后,在小青蛙的帮助下,终于学会了自己动手吃饭。该故事教育幼儿要学会自己的事学着自己做,从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动目标1.能安安静静地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知道吃饭要自己吃,不要大人喂。活动准备1、小河马和小青蛙的手偶各一个2、背景图画活动过程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吃饭需不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喂呀?(请小朋友回答,师幼互动)。那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听一听,里面的小动物宝宝吃饭时遇到了些什么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幼儿回答)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师:那小青蛙、小河马发生了哪些事呢?小朋友听仔细了!老师再讲一遍。
  2.借助图片和手偶再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每天吃饭时,小河马等着妈妈来干什么?(幼儿回答)
  提问:小青蛙笑话小河马,说了什么?小青蛙为什么要笑话小河马?(幼儿回答)
  提问:有一天,妈妈有事出门了,有没有回来喂小河马?小河马怎么样了?(幼儿回答)
  提问:小青蛙来帮忙,喂小河马吃饭,饭喂完了吗?(幼儿回答)
  提问:小青蛙问小河马:“你的手呢?”这是要小河马干什么,而小河马又是怎么样做的?(幼儿回答)
  你喜欢要妈妈喂饭的小河马还是喜欢自己吃饭的小河马?(幼儿回答)
  3.讨论:小朋友吃饭要不要大人喂。活动结束 师评:小朋友们,我们要向小河马学习,自己吃饭,不需要大人喂。
  (附)故事
  小河马吃饭
  每天吃饭时,小河马就围好饭兜兜,等着妈妈来喂饭。小青蛙看见了,就笑话小河马:“呱呱呱,小河马,难为情,吃饭还要妈妈喂。”小河马听了,头一歪,嘴巴一噘:“就要妈妈喂。”
  有一天早晨,妈妈把饭做好了,有事要出门,就让小河马自己吃。可小河马就等妈妈回来喂他,太阳老高了,妈妈还没回来,小河马饿得直哭。
  小青蛙只好来帮忙,可是他个子太小了,小河马嘴巴又大,喂了半天才喂了一口,累极了。小河马不停地大哭:“妈妈快回来呀,喂我吃饭呀!”小青蛙着急地说:“小河马你的手呢,你快自己吃饭呀!”
  小河马听了小青蛙的话,拿起了勺子,一口一口地把饭全吃完了。
  小青蛙高兴地说:“小河马真能干。”妈妈回来了,看到小河马吃饱了饭,和小青蛙一起玩得那么开心,妈妈也高兴地笑了。教学活动反思同学评:1、提问环节可在第二遍讲故事时穿插着进行,设置悬念。2、整个活动思路清晰,故事讲述时角色间有区分,幼儿注意力较为集中。师评:1、故事题目提问环节可设在故事讲完后,如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忙给故事取个题目?”这样一来可以使孩子们回忆故事内容,开动脑筋;二来可以活跃气氛。2、背景图尽可能画的大些,颜色鲜明些,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不过有时为了节省画图时间,老师给了我以下建议:将故事中的主要人事物画出来,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在边讲故事中边移动图片,呈现一个故事画面。3、最后一个讨论环节的提问针对性不够。建议改下,如“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中午吃饭的时候哪些小朋友是像小河马一样自己吃的,哪些小朋友是需要老师帮忙的?”这样更有讨论的点,讨论更有氛围。个人反思首先我想说的是,带这次语言活动,我还是有点紧张的。或许因为没准备充分,对自己不够自信。写好一篇教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一天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是小班上学期开学不太久,我设定的语言课目标不算太高,只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自己动手吃饭。因此从整个活动看,总体上有达到目标,除了个别幼儿在做自己的事,不太专心听我上课。整个语言活动我讲了两遍故事,第一遍是纯粹用自己的声音来及表情动作来讲述,幼儿们一开始有被我吸引到,很是欣慰。第二遍是借助背景图片及手偶有感情的讲述,每次讲述都伴有不同层次的题目提问。在第一遍故事讲述中,我一直在跟自己的记忆作斗争,幸好顺利度过,但我觉得在突出角色特征方面,我的语音语调是要再改进的,应该像老师说的抑扬顿挫些。对于教具的利用,可以再充分些。教具是在第二遍讲述故事中运用到的,背景图展示出来了,小朋友有
  
  从开学到现在,小班的小朋友已经基本上稳定了,为了增强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我特别讲了一节《小河马吃饭》的语言课,教育小朋友要自己吃饭。虽然我们班的小朋友基本上都可以自己吃饭,但是在家里喂饭的想象还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陈晓洋小朋友,在幼儿园吃饭的也还是要喂的。这个小朋友平时很听话也非常乖,但就是自理能力比较差。当我讲完《小河马吃饭》问小朋友吃饭要不要大人喂饭时,小朋友都回答说不要,只有陈晓洋没有说,这时我就问陈晓洋小朋友说:你要不要大人喂饭呢?他也回答我说不要。虽然他回答了,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就在当天吃中饭的时候我没有去主动喂它吃饭,而且还特意观察了一下他,结果真的让我很高兴,他没有要求任何老师来喂他吃饭,并且自己把饭吃完了。
  
  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基本上也都可以达到自己吃饭的能力了,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长宠爱和溺爱不让他们自己做一些事情,以至于很多小班的小朋友不是不会自己吃饭,而是不愿意自己吃饭,形成了惰性。在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学习新本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老师是最好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要让小朋友从心里接受,愿意去做,才能真正的使幼儿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