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番茄架下春光现,花香自引蝶来恋诞生 [复制链接]

1#

文:农夫

小番茄,大作为

前几日,小凇老师寄来两箱子西红柿,自己种植,名为“番小番”,看上去其貌不扬,放在屋子里,几天后再吃,十分惊艳,酸甜可口,十分好吃,我才发现,这是一款需要放几天才散发魅力的西红柿。小凇老师是一位有才华的花艺师,吉他弹的也好,近几年开始自己种植西红柿,我们偶然谈起了“凡谷归真”这个品牌,是我们四五年前设计的一个品牌项目。

今天我来借小凇老师寄西红柿之机缘回忆一番凡谷归真吧,这要从张总说起,认识张总时,他还在新奥集团担任农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第一次见他着实不易,他是个说话直接的老板,也许是由于他在农业这个领域的资深,所以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很不客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次我和另外几家品牌设计公司是参与其新品牌竞标的,我想,另外几家的人也一定像面试一般经历着百般拷问。

那年,在互联网思维的助推下,农业领域的源头追溯也开始盛行起来,这样,现代农业这个在国际上流行了很久的概念在国内开始生根发芽,现代农业的理念是给土地最后一次机会,由于过分的种植,不合理的种植导致土地板结化严重,可种植土地不断被破坏,于是现代农业的推动者们开始倡导科学种植,保护土地。张总送了我几本书,都是现代农业的科普书籍,有一本叫:《我在美国当农民》,作者石嫣,一位去美国务农的博士,她说出:“科技能够拯救农业吗?”记忆深刻,她带回来一个新理念:社区支持农业。“我将抛弃过去有些矫情甚至有些小资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泥土。”这是石嫣的一段话,我想这也是小凇老师和张总的生活写照吧。

西红柿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食物,是因其特殊的红,因其特殊的酸和特殊的甜,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有一段味蕾的记忆,那就是西红柿的味道。这也许是他们不约而同从事种植西红柿的原因,一个具备天然品牌属性的农作物。说回张总,后来他选了我们。我们经过三年的工作,创建了新奥集团旗下的现代农业品牌新侬,这里不展开说这个项目。

张总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农业公司。一日,张总来到我们坐落在丽都公园的小院儿里,这个院落里屹立着几棵参天大树,树下一片草坪,老沈总是拿着水管子浇水,有时候会用除草机除草,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我们后来设计好的西红柿包装在这片草坪上拍了一些照片。我和张总坐在院子中的一张桌子上,他说要做农业品牌,与我沟通,依然是菜篮子走进社区,其中包含很多蔬菜,里面提到了他擅长的西红柿,闲聊中,我说:“为什么不聚焦西红柿呢?”张总听后很感兴趣,于是围绕这个思路我们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上期文中写普洱茶,今天文中写西红柿,都是农产品,一个走向了高大上,一个走向平凡生活,我想,我会前脚泡一杯好茶,宁静致远一下,后脚会啃一个西红柿接一下地气。物以稀为贵,好茶和好西红柿都不容易遇到,只是西红柿不承载文化,附加值不会那么高罢了。上期中芮淋易武茶倡导绿色茶园计划,本期中张总等农人倡导现代农业,源头可追溯。

后来,为张总的新项目选取名字为凡谷归真,简称凡谷,我为不少品牌用了“谷”字,这是个好字,谷物,养育着人类一代代的人们,我先后起了山谷回声(音乐节品牌)、田里的谷子(儿童国文戏剧品牌)、凡谷归真(西红柿品牌)。山谷中的农夫正双手沾满了泥土,种植着谷物,在春种秋收的循环往复中收获喜悦。

“番茄架下春光现,花香自引蝶来恋。待到满面羞红时,与花争艳俏流年。”当西红柿一颗颗红彤彤结满了藤架时,随手摘下一个,一口咬下去,感受它特有的酸甜浓香,我们于是说出一句:适合生吃的西红柿,好吃的西红柿,是的,适合生吃的西红柿最好。就这样,凡谷归真到今天为止包装盒上都印着这些朴素的话语,张总说这是儿时的味道。

凡谷归真建了不少种植基地,已经进入全国各大超市。那天去河马生鲜和七鲜考察调研,发现已经出现不少专注西红柿的品牌,而凡谷正默默的躺在它们中间,我想,如何快速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定位和识别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挑战。

出于机,入于机

去年与伙伴们拍摄了一部独立小成本电影《落脚之地》,因为审核通不过一直未能与更多人见面,记得那次摘一段文字于电影中:人的形体一旦形成,就无法参与变化,唯有静待死亡的来临。与外物相碰撞,遇到摩擦会奔腾不息,没有什么力量能让它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终日忙碌不已,却没能收获成功,疲倦困顿不说,还找不到最终归宿,多么令人悲哀啊!这样的人就算一直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形体慢慢变得衰竭,精神也随之消散,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原本就这么迷茫吗?难道只是我迷茫,别人不会有迷茫吗?

人们不愿迷茫的活而去探索奋斗,寻找各自的使命,就好比寻找儿时的味道,是一种使命,将偏远山区的农产品带到千家万户也是一种使命。事物依照着自己的轨迹在发展变化,有的主动有的被动,不知不觉中转化着,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参与变化的勇气和机会都降低了,许多人都在自问,还能鼓足勇气再纵身一跳吗?许多朋友和客户们都在人生路上试图参与变化,挑战自己,需要找一种途径,找到一条道路,然而太多人终其一生似乎也没有找到,不知道是找不到,还是正在走着的道路本身就是。

年,我们在丁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了一支业余乐队,名为浪里个浪,其中小凇老师担任主音吉他,我是那个蹩脚的节奏吉他,我们在罗兰湖餐厅演出,唱着:“浪里个浪,就这样活,浪里个浪,这就是生活。”

年,张总把那些介绍现代农业的书递给我说:“把这些书好好读读,才能做好农业品牌。”

年,我们在泥土地里相遇了,双手都沾满了泥土,成为都市里的农夫。

偶尔看到王教授讲吕不韦和范蠡,提到无论*道还是商道,归根结底是人道,故设计之外也在人道。

下期见。

以人文化设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