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苑我和铅笔盒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新中国成立于年10月1日,我生于年10月16日,爸爸说我是在国庆节假期之后出生的,所以也算半个“国庆宝宝”,从小我便有些许“国庆情节”。如今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而我也届而立之年,不觉间我在祖国温暖而厚实的臂弯里一待就是三十年,感受着祖国的温存,也见证着祖国从年到年间的发展变化。

已过的三十年里,二十年都在读书,文具中有一样带给我的记忆尤其鲜明,那就是铅笔盒。细想起来,每个读书的阶段都会有一个铅笔盒,每个铅笔盒都装满了专属于那个阶段的故事,我把她们一一打开,看到了曾经的我,也窥探到了铅笔盒连同祖国一起的发展变化。

年我初入小学,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现在货物琳琅满目、恨不得满大街都是的超市,我生活的村庄只有一个供销合作社和一个小卖部,只就这两个地方,支撑着一个村庄大大小小两千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当然我入学时的那个铅笔盒就来自那个小卖部。

对于人生中的第一个铅笔盒仍记忆犹新,去买时的兴奋自不必言说,但到了之后才发现摆在我面前的大多是印着葫芦娃、西游记中人物或情节,几乎别无选择。不甘心的我只好跑到放文具的柜台前,细细翻找,才得到一个自认为与众不同的铅笔盒。因为她没有花里胡哨的人物、没有打打杀杀的场面,虽然只有两头小象、三两棵树,但是在绿色背景的映衬下,简单的线条是那么得流畅、明快,喜欢得不得了。

入学的小书包是妈妈用布头拼接缝制的,而一个铅笔盒要花一块二毛钱才能买到,所以这铅笔盒成了最贵重的文具,本能地想要好好保护她,奈何书包没有减震功能,总少不了磕磕碰碰。用个一两年后,那鲜艳的颜色被磨得失去了光泽,柔和的线条变得模糊,再后来,铁皮的盖子也因为频繁地被打开而断裂,就是这样已经面目全非的铅笔盒,却依旧要践行着“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使命。

三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的家人在北京给她买了一个铅笔盒,通体的粉红颜色,印着花仙子的图案,一下子便吸引整个学校里所有女生的眼球。她的魅力还在于全身的高科技、塑料的材质以及磁铁开关。这在当时的农村,足以称得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铅笔盒。

小学时铅笔盒的图案变化得益于那部火遍全国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当时读四、五年级的样子,花二块五毛钱买一个铅笔盒还是很奢侈的。可终归在那个暑假里,大姨看穿了我的心思,偷偷买了一个藏在了我的书包里。因为有了这个铅笔盒的存在,那个夏天似乎都清凉了许多。

再后来,新进门的婶婶按照风俗,送给哥哥和我每人一个铅笔盒作为礼物。这个铅笔盒是在市里的文具店里买回来的,虽然比不过那个来自帝都的高科技,但也可谓出身名贵,她的样子也着实洋气,外型就像一个游戏机的手柄,两头圆滚滚的看着就叫人舒服。长大后才弄明白上面的图画来自当时日本流行的一部漫画,而那时的我,连漫画是啥都还不知道,所以小学时期的我因这习俗,又拥有了一个有着国际色彩的铅笔盒。

就这样,因着各种机缘巧合,对三个铅笔盒享有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我,足以因为一个个的铅笔盒而与众不同。

中学时期,因为去了县城的学校里读书,学校周边有大大小小的好多文具店,并且大街上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以要想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铅笔盒变得如此简单可行。此时的铅笔盒不再局限于铁质,布艺铅笔盒开始流行,并且花个三、五块钱买个铅笔盒也不会觉得心疼。心仪一个印着小河马的布袋铅笔盒,脏了可以一洗如新,再也不用担心掉到地上磕得坑坑洼洼。当时因为学习紧张,纵有万千的铅笔盒等着我去买,好像也不愿浪费那个时间,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铅笔盒,陪我一路过关斩将,度过了整整一个中学时代。

大学时代在石家庄读书,我国北方的小商品集散地便在这个城市,这里的铅笔盒可谓蔚为大观,价格也便宜,尽管可劲儿地挑,花个十块、二十块钱就能买一个相当满意的。此时网络逐渐发达,货物在全国范围内互通有无。读研时,周围的同学们甚至发起一波海外代购的热潮,使得世界各地的铅笔盒尽收眼底,只要你喜欢,哪怕是英国王室的王子公主用过的铅笔盒,都可以通过海外代购买得,并且价格仍然在一个学生的消费范围之内。

这是一个农村学生使用过的铅笔盒的故事。我使用过的每一个铅笔盒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是我成长的见证,也是祖国繁荣发展的见证。她们属于我,也属于那个时代的中国。

明天,孩子们还会讲述怎样的铅笔盒故事呢?我期待着。

作者单位

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猜你喜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