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120本书单 [复制链接]

1#

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入围书单

新知生活

《大峡谷》

作者:(美)陈振盼

译者:邱亮/田丽贤

版本:心喜阅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当人们面对大峡谷时,会自然而然生出渺小之感,这既是因为这地球表面的奇迹,也是因为这奇迹所呈现出的漫长时间,同时还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迹,它本身就是有生命的。当我们面对大峡谷时,其实同时在面对地理,历史和生命,这不是人类的地理,历史和生命,而是更恒久的,地球本身的。但即便我们如此渺小,我们又同时依然能够在大峡谷探索,赞叹,并对大自然的奇迹感到共鸣。陈振盼把这些融为一炉,书里有足够多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之外的历史感和生命感。随着书页的展开,随着陈振盼既准确又艺术的画笔,我们和探索大峡谷的大人与孩子一起,感受惊奇,感受浩瀚,感受时间,感受此刻。

《两个天才》

作者:徐萃、姬炤华

版本:蒲蒲兰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9

该如何衡量想象力与创造力之间的距离?我们常常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但想象力是需要培养的吗?《两个天才》的作者徐萃和姬炤华认为,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创造力,而非想象力。创造力是“做”出来的,可以经过后天学习获得,而对于孩子的想象力,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它,使其不被错误的教育方式所伤害。

基于这一理念,原创绘本《两个天才》在艺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和其他以讲故事为主的绘本不同,它更强调对细节的寻找和领悟,强调对一部绘本的复数式阅读和再认。这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绘本艺术追求,在当下的绘本潮流之中显得尤为难得。

《印度豹大甩卖》

作者:(日)高畠那生

译者:彭懿

版本:河马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9

初看,这是一本有点无厘头的图画书。印度豹的有求必卖,可以认为是顺应时势,灵活应变,并且因此打开了新的生命可能性——成为一头“炫酷印度豹”。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这又仿佛是一个底线失守、不断失去自我,最终在别人的要求和评价中彻底迷失的故事。这实在是触及人生根本的大问题,能让成年人都陷入沉思,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然而,故事本身又是那么好玩,那么有想象力和画面感,能让三岁的孩子哈哈大笑。一本薄薄的图画书能有如此丰富的层次感,当然是一个好故事。

《儿童文学经典手册》

作者:(美)丽贝卡·J.卢肯斯/杰奎琳·J.史密斯/辛西娅·米勒·考甫尔

译者:李娜

版本:商务印书馆

.3

儿童文学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对儿童文学的选择也因此变得格外不易。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选集或者儿童文学简介,《儿童文学经典手册》兼具了学术审视和阅读实战,是一本难得的图书资讯和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经典是个重要的概念,不同于普通经典的概念,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往往同时受到孩子和成人的喜爱。但专为儿童创作文学的历史并不长,因此影响了两三代人的作品即可以称为经典。如何挑选一本高质量的儿童经典图书,手册给予了我们颇为详尽的答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手册虽然是第九版,却是第一次引入国内。

《少年赫比》

作者:(美)赫尔曼·沃克

译者:一熙

版本:乐府文化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

一个男孩是如何变成少年的,他需要面对怎样的考验,经历怎样的迷惘,一个短短的夏天之后,他会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少年赫比》是一本关于长大的书,作者不是儿童心理学家,但作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大师之一,更作为一个曾经的忧伤少年,他把握住了一个12岁男孩最细腻复杂的内心情感,并且用真诚,把其中的温柔,勇敢和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赫尔曼·沃克的少年小说给出了现实社会的真相,但也同时提供了新的力量:故事里的奇迹可以结束,但每个孩子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奇迹,并由此长大。

《我们的一天》

作者:真真/垂垂

版本:海豚出版社

.4

作为一本国内原创职业启蒙图画书,《我们的一天》有好看有趣的形式,也比引进图书更贴近中国现实。书中用环形时间轴的方式,分别展现了24种职业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中从早到晚所要做的事情。每一幅画面上丰富的细节都来自作者的采访和调查,真实可信。整本书细节满满而毫无说教气,在提供了“寻宝”乐趣的同时,体现的是对每一种职业专业程度和孩子理解力的双重尊重。

从职业的选择上,也能看出两位作者和编者的用心和关怀。她们没有只将注意力投向那些社会地位高、光鲜亮丽的行业,而是把售货员、果农这样生活化的职业放到最前端。

《苏丹的犀角》

作者:戴芸/李星明

版本:蒲蒲兰

21世纪出版集团

.6

年3月,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在肯尼亚离世,意味着这一物种将很快与我们彻底告别。战乱、盗猎、栖息地的丧失,乃至濒临绝境才开始的保护……关于苏丹,可以讲述的故事是残酷的,但出自两位中国年轻作者的图画书《苏丹的犀角》非常的温柔而纯真。它用色调的转换渲染出苏丹几个生命阶段的不同情绪,童年的橙*,孤单的蓝,沧桑的*绿,和梦境的粉红。故事的叙述视角始终接近幼年的苏丹,他不懂这世界的运行规则,只有自己的朴素感受,这让苏丹母亲的死于盗猎,苏丹犀角的两次折断,显得不那么惨烈,但却有细腻的情感流动,传递出更深沉的哀伤。

《圆形》

作者:(美)麦克·巴内特/(加)乔恩·克拉森

译者:杨玲玲/彭懿

版本:明天出版社

.3

书中的“圆形”就是一个圆,有一双椭圆形的眼睛。他还有两个小伙伴——三角形和正方形,他们除了眼睛,还有两只脚。作为图画书的主人公,这三位的形象简直没办法更简化了。但两位作者就像魔术师一样,用最简单的形象和线条,构建了充满惊奇、幽默和阐释空间的故事。

《圆形》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它的神秘感,借着黑漆漆的山洞,书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看不到模样的新角色——他是谁?是好是坏?形状们并不知道,作者最终也没有给出答案。

《哪吒闹海》

作者:阿甲/刘琦/陈庆

版本:尚童童书

天津人民出版社

.11

如何让一本讲述民间故事的童书,既能吸引孩子打开读下去,又能在阅读的同时满足孩子喜爱游戏、探索未知的天性?《哪吒闹海》提供了一个范例。它的呈现方式超出了我们对于纸质书的既定设想,每一页故事都由精美的动态纸雕构成,大闹东海、水淹陈塘关等著名场景的呈现宛如纸上剧场。故事的隐藏情节,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书中用多个零件打造的机关,每个机关打开后均别有洞天;孩子还可以拉动部分纸雕,还原文字正在讲述的故事。“醒木一拍风雷动,折扇轻摇论古今。”《哪吒闹海》评书化的语言与纸艺美术画面构筑了统一的艺术特征,蕴含巧思的设计让纸艺呈现具有了影像的表意功能。

《游侠小木客》

作者:熊亮

版本:果麦文化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9

生发于传统文化的故事,往往更能激起中国读者的共鸣,但如何创作出新意使其不落窠臼,却殊为不易。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浪漫因子,和更加符合当下的瑰丽想象巧妙融合,在熟悉的世界中构建出一片豁然开朗的新鲜世界,熊亮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笔下的桃花源,完全不同于以往——这是一个只属于“木客”们的王国,即便是书中的主人公小羽,也不过充当了闯入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每一位创作者都梦想着构建一个开创于自己,或被自己标注的世界,从这一点来说,熊亮已经走出了这一步。

《植物的奋斗》

作者:(美)陈又治/段虹

版本:步印童书馆丨新世界出版社

.11

忙碌,似乎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名词:爸爸妈妈每天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孩子也整日里忙着上学和长大。而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植物来说,似乎是我们最佳的羡慕对象,它们不需要读书做事,就能长高长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植物的奋斗》想要告诉读者的,就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刻板印象的“忙碌”的植物世界。因为每一棵植物,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就得为了生活而奋斗。有着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昆虫学硕士学位的陈又治,闲暇时喜欢莳花弄草及阅读写作,她将自己对植物的观察,融入到短短数千字之中。显然,这是一本既融合丰富植物知识,又充满坚强力量的好书。

《教育问题探津》

作者:刘道玉

版本:北京出版社

.1

为何应试教育屡禁不绝,素质教育倡而不兴?为何学术问题层出不穷,教育改革迟迟无法推进?刘道玉从事教育事业六十余年,一直不停地呼唤改革。他认为,在教育领域里有很多习以为常的事,人们忽略了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在他看来,教育是一个极境,也是一种理想。因此,在书里,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思考,从教育、学习、大学、启蒙等最基础的问题谈起,慢慢将话题引至那些具体的问题上:何谓真正的素质教育,文理分科、哲学与教育分离的痼疾,当代学术研究的危机,高考制度的改革等。既有严肃的反思,又有真诚的吐露,既有大胆直接的批评,也有包含努力的希望,既有问题,也有方法。

《教育的情调》

作者:(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

译者:李树英

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9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的理论化、抽象化使得人们失去了对孩子生活世界的敏感性,人们注意到的只是孩子的共同特征,进而对他们进行分组、分类、筛选、衡量和管理,并以原先设想好的方法回应他们。但在实际教育中,许多“知识”需要通过体验和感受来获得,而不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教育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是面向可能性、独特性这一生命事实的学问。《教育的情调》还原了这种细腻与独特。在这本书里,没有硬邦邦的理论,只有敏感、机智和爱,它从故事、情境和细节探入教育核心,激活了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力,在引导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时,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从而敞开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

《测量时代的好教育:伦理、*治和民主的维度》

作者:(荷)格特·比斯塔

译者:张立平/韩亚菲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

教育为了什么?教育家比斯塔一直在努力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为什么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讨论和实践由对教育结果的测量所主导的时代,其危险在于,我们最终重视的是测量到的东西,而不是测量我们所重视的。

通过将教育与自由的理念联系起来,比斯塔将自己明确地放置在了一种植根于启蒙运动的特定教育传统与*治传统中。但他对启蒙运动传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