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朔和冯小刚的绝唱,经典就是经典河马电 [复制链接]

1#

90年代的中国内地电影,最不可忽视的编剧,必须是王朔。

看过姜文、冯小刚、葛优电影的观众,对王朔并不陌生。

《阳光灿烂的日子》原著出自王朔之手。

《编辑部的故事》、《看上去很美》、《过把瘾》、《顽主》的编剧是王朔。

那时候的王朔,脚踩影视和文学两大圈子,用马未都的话来说就是——

北京的人尖儿!

作为编剧,他的“痞子文学”给众多“京圈”导演提供范本。

作为导演,他的作品同样极强的批判意味。

比如今天这部由他导演、冯小刚主演的——

《我是你爸爸》

本片曾是一部“禁片”。

年,曾获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但因为讥讽了当时的社会关系,从没在大陆上映过。

片中,冯小刚饰演的父亲马林生,机关职员,中年丧妻。

典型的小知识分子,虚伪、懦弱、形式主义,满嘴的假大空。

同事举办追掉会,他负责写悼词:

胡书堂同志,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严格要求子女,团结群众。他的逝世是我局,我公司的重大损失。

儿子马车在学校犯了错,他帮儿子写检讨书——

在雄壮的交响乐中,他像伟人一样打开稿纸,挥斥方遒,装腔作势。

一开口就是“人民”、“社会”、“资本主义”:

是自己一贯不注意思想改造,忽视了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喂,马林生同志,你儿子的检讨书是写给老师、写过同学的,

您一口一个“思想改造”、“精神文明建设”,如此假大空的词汇真是太符合您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了。

马林生一直坚持自己的“独有作风”。

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也不在意别人看不看得起他。

他只要能在家里塑造起自己的“父亲权威”即可。

可惜,儿子马车,和他完全是两类人。

马车不惹他,也不控诉他,但就是和他对着干。

他替马车写检讨书,并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准备迎接儿子的夸奖。

可是一抬眼,马车像看傻逼一样地注视着他。

气的马林生破口大骂,甚至对儿子大打出手。

同时,喊出了本片最经典的台词——

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邻居本来想来家里劝架,结果马林生还“支棱”起来了。

这一“支棱”,直接惹怒邻居,上面就把他推到床上一顿骂。

临走还不忘揶揄一句:叫什么劲呢?我就见不惯这种人!

马林生向来胆小怕事,被吓得趴在地上哭了起来。

对,一个为人父的大老爷们儿,居然趴地上哭了!

这一切马车都看在眼里,明白父亲就是个弱者。

马林生的父权不顶用,也只能在儿子面前充充纸老虎。

马车深知父亲就是怂人一个,所以不惹怒父亲,也不把父亲看在眼里。

某天,马车让胡同口的小混混们给打了。

正在院里对着墙打球的马林生知道了,抄起一块蜂窝煤就往外奔。

本以为他终于要硬气一回替儿子报仇呢!

结果,气昂昂走过小混混们聚众的台球桌,却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似的径直绕走了。

马车不忿儿,夺过他手里的蜂窝煤就要去和他们干架。

马林生同志怂的一批,声泪俱下地劝说:

车儿,车儿,咱惹不起他们·····

可以说,马林生是最失败的那种父亲类型。

胆小、懦弱、怂、虚伪、窝囊。

生活里几乎没什么事儿他能自己给自己做主的。

就连后来的相亲都是儿子和儿子的同学一起计划的。

徐帆饰演的那个女人上来就说,我给你走两步,我走完了,你也走两步呗。

结婚,也是被她骑在身上结的。

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马车大胆、开放、敢作敢为。

被别人欺负了,一定要报仇。

老师讲课有问题,站出来挑刺。

看不上父亲的检讨书,一个字也不接受。

·······

从王朔的角度来看,《我是你爸爸》中挨揍的儿子,就是60年代大院子弟的童年写照。

王朔身为大院子弟的代表人物,对父权、挨打深有感触。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的社会,要么你讲话压到别人,要么就没你说话的份。

这就养成了那群大院子弟“在家挨削,在社会上争当人爹”的风气。

在很多反应大院子弟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身上的“混不吝地痞气”和“放荡不羁的本性”。

当年,张艺谋曾经给王朔一万块钱买下了这本书的版权。

准备让姜文来演,但最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试想,如果让“站着也要把钱挣着”的姜文来演怂人马林生,我是没有办法想象他被人吼得抱头痛哭,被一群小混混吓破胆的画面。

相比较而言,冯小刚在本片算的上是本色出演。

虽然如今大众对冯小刚的认知是“小钢炮”、“老炮儿”。

但在一众真正大院子弟眼中,冯小刚就是以“哭”来“抱大腿”。

导演叶京曾说:

“冯小刚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和青春有关的日子》中,叶京还特意创造了一个爱哭*冯裤子的角色,还原了冯小刚当时的真实写照——爱哭。

在《我是你爸爸》中,冯小刚饰演马林生,哭戏更是手到擒来。

和儿子闹掰了,他跑到妻子坟头哭;

胆怯不敢为儿子出头,他怂得蹲地上哭。

不过,和马林生不同的是,冯小刚的怂是“扮装吃老虎”。

他懂得审时度势,懂得服软。

该当孙子的时候当孙子,该支棱起来的时候支棱起来。

正因此,《我是你爸爸》被内地“封杀”后,王朔远走美国,冯小刚则开启了内地的“贺岁片市场”。

影片最后结束时,马林生的爸爸来了。

他和儿子去火车站接,喊一声「爸爸」,再没多的话。

走了一会儿路,放下行李,给爸爸滴了一滴眼药水。

然后,只见三代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寓意着父亲形象的回归,父子关系的和解。

但影片中马林生和马车的关系可以轻松化解,现实生活中的王朔和冯小刚的“破裂关系”还能愈合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