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制霸台海的天空观察者网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882718.html

本周,换装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空军某旅“王海大队”在演训中以“零损伤”的代价一举“击落敌机”17架,而解放军也在台湾周边空域开展了大规模空中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歼击机在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中会扮演什么样角色,成了值得讨论的新问题。与此同时,俄罗斯为中国生产的新一批次米-Sh运输直升机现身,让一度沉寂许久的中俄军贸再次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俄军贸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而这一批中俄军贸产品的出现,无疑意味着中俄军贸走到了一个新时代。

枕戈待旦的东部战区空军,是解放台湾的保证

台海天空的新王者

9月18日,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表示,今天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海附近组织实战化演练。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采取的正当必要行动。

在这一表态之后不久,台军发布消息称,解放军出动2架轰-6K战机、8架歼-16战机、4架歼-11战机、4架歼-10战机,多批次从多个方向挂弹进入台湾西南、西部防空识别区。台军紧急起飞战斗机,并出动防空导弹系统进行应对。台媒称,台军各基地各型战机紧急起飞次数达17次之多,部分台湾空军联队战机起飞频率更是创成军以来纪录。

东部战区的歼-11BS和歼-16,是对台空战的主力,这些先进的重型机利用更优秀的空空弹压制了哪怕是升级过的F-16V图源:军网英文版

9月19日,解放军再次出动大规模机群开展行动。包括2架歼-10,2架歼-11和4-8架歼-16越过所谓台海中线进行演训,而台湾岛西南方向空域则有包括2架轰-6、1架运-8反潜机和多架歼-16接近台湾岛展开行动。

从台军公布的解放军战机行动示意来看,18日参与行动的解放军的战机行动方向主要来自台湾海峡方向和台湾岛西南方向。其中4架歼-11、4架歼-10和4架歼-16的行动方向是台湾海峡内,其基本动作都是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后,在台湾海峡中线东部水域上空进行活动;而4架歼-16歼击机和4架轰-6K轰炸机则从台湾西南方向展开行动。根据台军发布的拍摄的照片看,出动的轰-6K每机携带了4枚鹰击-12超音速空舰导弹。19日的行动虽然编队数量有所变化,但整体行动模式也基本一致。

按照解放军的行动规律,如次多方向、多机型机种的长时间复杂空中行动,必然会有预警机承担空情掌握和指挥任务,并大概率会有伴随的电子战飞机进行电磁侦察或者压制的支援任务。不过台军并未在通报中提到这些飞机,应该是它们所在的位置相对靠后,未被台军有效跟踪和发现。

这样大规模,多方向的出动,也少不了特种机统筹协调

虽然不知道台湾海峡方向上3组战机在空中出动的前后时序情况。不过与一般设想中“千军万马过海峡”的壮阔场面不同,这3组12架歼击机在台海上空如果是同时出动,加上大陆方向部署的远程防空导弹,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夺取台湾中央山脉以西上空制空权的需要。而如果解放军能够维持这样规模的战机部队在台海上的全天存在,并且成功压制台军的远程防空兵器以及反击机群,则实际上就能保持对海峡上空制空权的持续控制,同时有效掩护各种承担对地打击任务的职责。

当然,海峡里这三组不同的歼击机群因为性能的原因其战斗力水平各有差异,其空战能力要以能够充分发挥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优势的歼-16战机最为出色。其相对于台军起飞拦截战机的高空高速优势,配合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空空导弹所赋予的下视下射能力,能够让台军战机甫一升空就遭到强有力的压制。

地导部队压制了台军战机在台湾以西的活动空间

不管是我军还是台军,在现代空战中,除了第一次出击会有大机群出动以外,双方一个基地一般只能保持12架规模的飞机在天上图源:台媒

至于台湾岛西南方向携带鹰击-12反舰导弹的轰-6K,显然台湾岛上的目标都不是他的菜,而多达16枚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无论对于台军哪一款水面舰艇,甚至台军以1-2艘基德级驱逐舰为核心的大规模水面舰艇编队,显然都显得过于残暴了。这类射程超过公里的重型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对手,显然是指望用大型航空母舰对中国统一国家领土行动进行干涉的境外势力——当然对付这种力量的时候,鹰击-12的出击次序可能要排在真正“从天而降”的打击之后,以减小对手舰载机群和宙斯盾舰对于导弹突防的妨碍。

而如果这些轰炸机携带的是对地攻击的AKD-20巡航导弹,那么连台湾东部那些自以为在中央山脉荫蔽下的目标,也不可能逃过正义的制裁。

轰炸机团一轮齐射,就是96枚akd-20

不难看出,这两个方向,18架战机加上配套的支援飞机,再配合远程地空导弹以及其他来自火箭军的打击力量,基本已经勾勒出了解放军夺取海峡制空权和反击境外干涉力量两种作战形式的基本轮廓。在短期可见的未来,这种作战形式的进一步增强,就仰赖于各个作战元素本身在技术性能上的升级换代。

具体到夺取制空权的角度上,这其中最能够实现快速升级的,就是承担空战任务的歼击机。就在本周,军报报道了已经部分换装第五代战机歼-20的“王海大队”所在空军旅在演训中以“零损伤”的代价一举“击落敌机”17架的战果,无疑显示出具备优秀隐身性能的五代机在面对四代/四代半战机时展现出来的巨大优势。虽然这类演习案例在美军手中已经屡次上演,但只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解放军自己的部队身上,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五代战机“真香”的真谛。

根据解放军此前的测试,如果说歼-11B能比较充分地发挥霹雳-12的性能,歼-16能完全彻底发挥霹雳-12的性能,歼-20则能充分发挥射程更大的霹雳-15导弹性能优势,加上歼-20本身的隐身性能,解放军完全可以做到在后方预警机等情报体系的支援下,在台军雷达无法探测到的安全距离上(也基本在海峡中线附近)部署歼-20等隐身战机,并使用远程空空导弹对任何出现的敌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

目前”王海大队“所在旅已经换装了两位数的歼-20战机,也就说按照这次解放军空中行动的规模,解放军现在就能在台海上空实现台军看不见的“威龙之墙”。对于还在因为刚用上四代半战机而沾沾自喜的台湾空军而言,这样的力量已经足够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灭顶之灾”了。

类似的场景不但能在台湾海峡出现,在东海、黄海乃至南海水域上空,只要搭配得当,旅级规模的歼-20就能依托后方支援形成强大的空中优势。虽然对于交付总量刚刚突破一个旅的歼-20而言,全旅使用歼-20暂时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随着解放军又一支作战部队即将喜提歼-20,以及真正使用国产发动机的歼-20的产量开始进一步爬升,未来在中国的天空上筑起“威龙长城”的日子,显然不会太久了。

新时代的陆航“外来客”

本周,凤凰卫视播出了其记者探访乌兰乌德航空工厂的节目,在反映工厂现状的画面中,一架正在生产中的米-Sh直升机上,代表中国军队的八一标志赫然出现,表明该机在完成生产之后,将要交付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

中国采购俄制米-17系列直升机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某种程度上说,中俄军贸中的直升机采购,就像中俄军贸的缩影一样,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从上世纪末苏联解体以来,两国军事装备贸易中潜移默化的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近20年时间里,由于中国本土直升机研制水平相对有限,加上迫在眉睫的对台军事斗争和不断发展壮大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对于运输直升机的迫切需求,解放军向俄罗斯的两家直升机生产厂——乌兰乌德航空工厂和喀山航空工厂都采购过不同型号的米-8/米-17系列直升机,用于满足陆军航空兵从突击机降到高原运补在内的各种使用需求。

在国产直-8、直-10、直-19系列直升机大批服役之前,总数近架的各型“河马”直升机和各种各样的直-9衍生型号就是当时中国陆军航空兵的绝对主力装备。

上世纪90年代解放军采购的米-17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没有特点。当时解放军陆军航空兵虽然已经建立,但规模小、装备杂,急需类似米-17这样的中型运输直升机,虽然在俄罗斯那些因为现金流中断而陷入绝境的工厂看来,能够带来大笔订单,用硬通货支付部分货款的主顾无疑是需要好好服务的“大爷”,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军队在军费上依然是“囊中羞涩”,在采购相应直升机装备的时候也是首先满足规模需要,而对具体的性能则可以容忍相当的简化。

体现在较早批次的米-17上,就是这些直升机的航电系统配置非常简单,既没有机载武器系统,也没有气象或者导航雷达,其配置即使在不需要这类装备的民用型号里也属于经济适用型号,以便尽可能降低直升机的采购单价。

上一批米-对中国人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汶川地震抢险救灾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和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加上陆航部队规模扩充和全疆域作战的需求,手头逐渐宽裕起来的解放军在采购更多米-17系列直升机时,对于它们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一时期采购的米-17都在机头增加了大型雷达罩,以便增设雷达,提升复杂气象状态下的安全飞行能力,航电系统有了进一步提升,后期的米-17V-7和米-E还使用了性能更好发动机,以便提升直升机在高原等其他作战地区的表现。

不过解放军大规模采购俄制直升机的活动在年订购52架米-E之后(年完成全部交付)就基本停止,期间虽然在年传出中国再向俄罗斯订购了4架米-E的消息,但这显然只是“小修小补”的补充采购,而此次采购的米-Sh型直升机虽然数量还无法确认,但从该机与俄军现役自用的米-8Sh装备水平基本同级,且机载航电系统和武装能力都可以称为“入门级”武装直升机的情况看,解放军采购这批飞机的目的,应该不只是单纯对现有直升机队进行单纯的数量补充那么简单。

即使到了今天,重要的76集团军陆航旅还在“喜提新米-”

作为一款大型武器装备,米-Sh对于解放军的首要目的自然依然是以使用为主。类似米-17这样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买到最近的俄制大件装备,还有两件也是颇为有名,那就是中国空军的苏-27/30/35“侧卫”系列歼击机以及S-/系列的远程防空导弹。他们在引进之后对于解放军的战斗力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在军改之后面临更多的新任务一系列的编制体制改革,更多性能更好的通用直升机无疑是其急需的装备。加上我军上世纪末装备的各类直升机使用时间都超过20年,其机务状况和剩余寿命也不容乐观。米-Sh作为一款我军长期使用且反响不错直升机的最新型号,其列装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强现有空中突击部队的作战力量,另一方面则能及时替换已经老化的米-17机群,并减小这些部队换装训练的难度。

从这批米-Sh目前还在乌兰乌德进行生产组装的情况推测,相关的订单在2-3年前应该就已经与俄方签署,结合国产新一代运输直升机直-20和直-8L的研制进度,这批订单很可能也有解放军在这些国产型号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时,为了防止进度拖延影响相关部队的战斗力形成,而选择采购一批定位相似的俄制装备作为“备份”的考虑。毕竟在解放军稳重的装备建设历程上,“两条腿走路”的建设思路也是保障战斗力的双重保险。

当然,对于“瞪谁谁怀孕”中国军工而言,引进一款装备对其不进行消化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相比其他的引俄装备,米-17对中国军工发展的借鉴意义并没有那么显著:S-/的性能和部分设计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国产远程防空导弹的相关研制,“侧卫”系列则彻底改变了中国重型歼击机的技术路线,中国航空工业在此基础上由仿制到自主创新,发展出了歼-11、歼-11B、歼-15、歼-16等一系列国产重型歼击机。

相比之下,由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有了与米-17技术水平类似的国产直升机型号,加之米-17与国产直升机在技术体系上差异较大,中国虽然引进了不少米-17,甚至一度获得了在国内组装米-17直升机甚至生产配套发动机的机会,但最终米-17系列并未在国内落地生根,解放军也只是对现役的米-17机群进行了加装敌我识别器、气象雷达、光电探头等一些设备。

直升机工业最终选择了直-8+直-20这样的组合

不过现代化的突击运输直升机这一概念,目前对于解放军而言暂时尚属空白。我军虽然装备过可以发射火箭弹的米-17突击运输直升机,国产直-20也预留有可以加装机载武器系统的挂点安装基座,但对于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现代化突击运输直升机的总体设计缺乏一定的经验。米-Sh的设计已经在同系列的米-8Sh身上接受了叙利亚战场的检验,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无疑也有相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从诸多方面看,虽然这款米-Sh直升机只是一款“买来使用”的产品,但它对中国军队和航空工业而言,依然会产生不少积极的作用。

传说中的“突击运输直升机”到底是什么,航空工业还需要建立起新的概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