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弟弟不期而至,领着弟媳和四岁的小侄女,他们从县城特地来看你。
弟弟陆可欣比你小五岁,他与你完全不同,他自小生得伶俐,嘴巴甜,两岁时候见人就喊叔叔、阿姨好,几乎人见人爱。你跟他相比,更显呆滞、冷淡。小时候你带弟弟,都是可欣从“叔叔”“阿姨”那里讨到好吃的,拿来分给你吃。即便你没有成为哑巴,完全拥有语言能力,可你从不为任何食物开口。妈妈叫你喊他们叔叔阿姨,你只是直愣愣地盯着他们,并不开口。妈妈怎么引导你,你就是不说。之后,妈妈只好尴尬地说:“这孩子,不爱说话。”
而可欣就不同,他简直就是个这话痨,特别爱说话,对人也格外热情。见到年纪大的,在人家后面屁颠屁颠地追着喊“爷爷”“奶奶”。她跟妈妈话也特别多,什么话都能跟妈妈说。因此妈妈也特别疼爱可欣。可欣喜欢各种动物,看见老鼠,他吵着要养老鼠。妈妈买回来的鱼,他硬是不让杀,他要养着,养在脸盆里,走到哪里都抱着脸盆,睡觉也要把脸盆放在他旁边。对于养鱼的嗜好,没有坚持太长时间,可欣吵着要养猫、养鸟、养狗。他还吵过养马,吵得太厉害了,妈妈最后给买了一只羊,他上幼儿园,每天要牵着羊到幼儿园门口。因为有老师挡着,他这才只好放手,没有把羊牵进教室。好在他对饲养动物的爱好没有延长到那些凶猛以及危险的动物上面,比如老蛇什么的。有一次你进浴缸洗澡,可欣养的泥鳅在你屁股上游过,吓得你从浴缸里惊得跳起来。饲养信鸽,是可欣上中学就开始。
可欣唯一的缺点只是不爱读书,他可以把考卷抒成纸团或折成纸飞机玩。最后,他考了一个中专,分配进县物价局,当个公务员。
弟媳阿敏要比可欣成熟,她是持家能手。可欣在她面前老是一副大小孩的样,事事由阿敏主张。他专注于饲养信鸽,每天天不亮,他第一件事是上天台,打扫鸽棚、饲弄他的信鸽。嘴里不停地:“咕咕咕,咕咕咕”地叫唤。鸽子群围在他的四周,有的站在他的肩膀,有的甚至站在他头上。时常,鸽子大便拉在他肩上和头上,一回房间,阿敏就从可欣身上闻到一股鸟屎味。
鸽子的麻烦不仅只是在可欣身上屙屎,邻居晒在楼顶和阳台上的被单、衣服时常遭到鸽子屎袭击。邻居拿上沾染了鸽便的被单、衣物上门找可欣,不是让赔他们被单、衣物,就是让可欣给洗干净。而洗沾了鸽便的衣物和被单的工作,自然归到阿敏身上。
因此,阿敏讨厌鸽子,一次次扬言哪天趁可欣出差,她要把鸽子全杀了炖汤。阿敏也仅仅停留在扬言上,并没有真对鸽子动过手。要是可欣出差几天没回家,她不得不上楼顶撒鸟食,也会偶尔“咕咕咕”地叫几声,唤鸽棚外面的鸽子进棚进食。
他们一家这会儿进城,这里正举办一年一度的美食节,街上四处彩旗飘扬,海鲜名号做成各色彩旗四处招摇。弟媳知道后难以掩饰她的喜悦。她好吃海鲜,她说自己是海妖化身,专职消灭各种海产。
四岁的小侄女跟你只陌生了一会儿,这一会儿一过,她已经在你膝上上上下下好几回了。她把你的《存在语言学》提要草稿扒拉得满地飞扬,你不得不跟着,四处捡拾稿纸。床底下的你够不着,小侄女倒是的喜欢。以为她钻床底下是帮你捡来的,料不到她为恶作剧,把那几张稿纸扒拉到床底的更深处。她安坐在床底下,任由你怎么诱她,她都不出来。
弟媳一进门,就被窗明几净照着了,“没想到大伯家收拾得怎么整洁,不像一个大男人住的地方。”
弟媳这么一说,弟弟立马凑到跟前问道:“哥,是不是藏了嫂子了?妈妈糊涂了,其他东西她都不记得了,只是唠叨你还没娶老婆。”
你想说那是阿英收拾的,都说出口的时候变成那是卫生工收拾的。心底里,你觉得这么表达,对不起阿英,怎么压制,也压制不住心底涌上来的愧疚感。
准确表述,这回儿反倒有些谎言的模样。怎样才是准确?你被自己难到了,本来拿锤子敲的是铁钉,结果砸到自己手。这是语言暗藏的误解,仿佛是它故意而为,目的就是弄乱表达与意指间的关系,就像刚才小侄女故意而为之,让你为捡不倒床底下的稿子而着急。表达被这么弄乱之后,意指成为暧昧和含糊的,它躲在远处,枝桠乱伸。
语言之性情如此近似孩童,你不得不服。
床底下那几张提要草稿,你只好自己勉为其难爬进去捡出来。整理好草稿,这回得藏紧了。
夜半时分,经受弟弟一家子的折腾,你为之努力保持的窗明几净已不复存在。从浴室到客房,蜿蜒而出的水溃还未干。出自己房门的时候,你差点被地上的拖鞋拌倒。弟媳的睡衣,敞开的行李包耷拉到地上,你欲要伸手捡起来,那行李包的开口上赫然陈列着弟媳的胸罩和内裤。你已经伸出去的手,停顿了片刻就收了回来。对此,虽然你不便说什么,但你心里的表达已经发生过了。
一般而言,你所进行的是心理活动。其实那是心理表达,也可以说是心理话语,是不经由发声的一种内在语系。所以沉默也是种语言方式,这方面你自己就是个例子。你的大多数表达都在沉默中产生的。
侄女为什么哭?这深更半夜的。饿吗?渴吗?还是被什么吓倒了?或许做梦?
房内一阵喧然之后,弟媳打开房门。看见你一身正装,站在客厅。她被这样的意外惊到了,愣了会儿。
“丫丫吵到你了吧?”
“小宝怎么哭了?饿了吗?”
“尿床了。对不起啊哥。你看我们把你整洁的家弄得像遭了打劫,乱成一团。”
“热闹,好久家没这么热闹了。”
弟媳显然意识到行李包四周的乱迹。她麻利地收拾好内衣,塞进包里,再把敞开的行李包拉上拉链。
“对了哥,你不睡觉吗?”
“我还没睡呢。”
“哦。大学问家都是夜间工作,像猫头鹰。”
“我哪像猫头鹰了?”
“猫头鹰是夜间捕食的动物。”
“阿敏,你怎么说话呢。我哥哪里像猫头鹰了,至少他也该像河马?”弟弟可欣从房里喊出来,侄女已经不哭了。
“我怎么成河马了?”
“对呀?为什么不是猫头鹰,是河马?”
“我哥那么大的一个学问家,猫头鹰那么小的个头哪能跟他相提并论,河马是夜间捕食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弟弟正儿八经地说。
印象中可欣从小不爱看书学习,这夜深人静的,他哪来的这些知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都是跟小宝学的,幼儿读物介绍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
“隔代教育。”你小声地嘀咕了这么一句,像被弟媳听到了。
“哥,你说什么?我们没听到。”
“哦,没什么。”
特定情境,产生特定话语,这是对话的重要特点。你不善言辞,很少参与这样的对话。大多时间,你只跟文字语言交流。文字语言也有它的情境,但那情境是虚拟情境,为配合人物语言而有的。它模拟了人物生活的场境,对语境中的话语进行景相融合。境语相融,在正常的有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无师自通。
经过这一番喧闹,一切重归寂静,恢复深夜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