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这部电视剧播出过半,网络已获得好评一片,网友高呼:太接地气、太真实了!
“我妈上电视了!”
“我家一定被导演安了窃听器和摄像头!”
“童文洁简直就是我妈本妈!她骂完上句,我就能接出下句!”
剧中营造的高气压的家庭氛围,大概能给你一种重回高考的穿越感,不论是乔家、方家还是季家,总有一款,多多少少能折射出自己家里的影子。
在我们那个年代,流行一个说法,叫“望子*,望女成凤”。把这句话套用在当下热播的影视剧《小欢喜》,恐怕再适合不过了。然而,这样一种迫切和焦虑何尝不是当代中国式家长的芸芸众生相?
撰写:小鱼/编辑:Jaden
01《小欢喜》里勾勒出这样三个家庭画像:
恨铁不成钢的“虎妈”童文洁和学渣儿子方一凡之间因为成绩问题,大战不断升级,佛系老爸方圆不得不左右调停,不同于老妈迫切地想要儿子“改邪归正”,考上大学,方圆更希望儿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拒绝前夫乔卫东入侵母女生活的单亲妈妈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生活展开了全包围式关切,在一味地高压和专制下,母女矛盾终于爆发,英子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差,老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父亲季胜利和妈妈刘静在儿子高三伊始时空降而来,让“留守儿童”季杨杨无所适从,父母小心翼翼地迎合讨好和刻意补偿式的关怀并没有为这段关系换来和平,他们无法理解:叛逆的儿子为何无心学习,一心想成为第二个韩寒?!
剧中,为了孩子高考考上理想的大学,父母们忙活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态度非常坚决,就像誓师大会上,他们的干劲比孩子还要意气风发:必须要把孩子亲手送进名牌大学,不,是清华北大……
即使是年级倒数的季杨杨,他的区长爸爸的决心满满,训起儿子满脸就是一个大写的“不能输”!
02
然而,在冲刺高考的天里,孩子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妈和你一起并肩作战,随时准备为你冲锋陷阵!
这不,宋倩为了女儿高考复习不分心,不仅把女儿房间墙壁统统做成了隔音墙,为了让女儿的一举一动完全锁定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家里的书桌前面还开了一面玻璃窗,简直给人一种观赏鱼缸的错觉!
女儿英子是单亲妈妈宋倩的全部希望和骄傲。为了实现“清北梦”,她更是放弃了重点中学物理老师的全职工作,全身心投入给女儿做陪读,她怕英子学习太累,就每天变着法熬汤给女儿补身体。
区长爸爸为了弥补对儿子杨杨成长的陪伴缺位,一心想要为家庭做出改变。
他还为了了解儿子的兴趣,自己去体验开赛车。
童文洁每天一大早给老公冲咖啡调整生物钟,非要他养成四点起床上厕所的习惯,只为保证两个孩子早起正常洗漱如厕的节奏和规律。
然而,面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们却不怎么买帐……
宋倩起大早给女儿熬的燕窝,却被女儿吐槽“跟鼻涕似的”,转手就丢给了“准小妈”,让她帮自己解决掉;她让英子生吞海参,英子每次吃了就想吐……
季杨杨的爸爸妈妈为了庆祝和儿子一家重圆,特地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和仪式,叛逆的杨杨却跑到舅舅的车场飙车到深夜,连招呼都不愿打一个。
童文洁夫妇在双双面临降职、解雇的危急时刻,毅然决定租下每月元的学区房,只为孩子上下学能省出一个半小时用于复习和休息,而一凡却暗自为“终于可以跟女神一起上下学”的心思得逞而窃喜。
而相比于妈妈们的糖衣炮弹下的铁血*策,爸爸们的举动似乎比较解压。
乔卫东更是实力宠女狂魔!不仅把妈妈对女儿的饮食禁忌统统放在一边,更是为女儿专门打造了一个有“太空”、有“星空”、有乐高的“秘密基地”,让女儿不想学习时就有可以放松的空间。
老爸们的贴心似乎总能博得孩子们的芳心,但却无奈是家中的非主流,他们永远都是没有话语权的那一位。毕竟在高考的强压面前,“快乐育儿法”略显无奈也无力。
03
影视作品的创作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小欢喜》的剧情不免让我们想起了两年前北京的高考状元熊轩昂说的那番让人深思的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状元的“真心话”饱受争议,但确实道出了某些残酷的社会现实。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有一种焦虑叫做“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但现在家庭普遍确实认同一个观点:孩子的成绩决定着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和孩子的未来。于是,高考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家庭综合实力的较量。
这也正好解释了如童文洁、宋倩这样家长的心态:面对改变孩子社会分层的最重要机会,必须举全家之力拼尽所有来打赢高考这场“重大战役”!
尤其如剧中三个中产阶级家庭。毕竟,他们凭借着自身努力获得了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对自己目前地位却仍存在着怀疑和不安全感,他们不想下一代遭遇“阶级滑落”,且最好往上层阶级继续使劲。
所以在育儿的道路中,为了让孩子成为“精英”,家长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同时也滋生了越来越浓厚的焦虑感。
而且,这种“焦虑”已经在家长群体里中不断蔓延开来,他们集体进入一个现象怪圈:为了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下血本。对教育资源的竞争,似乎越早越好,花钱越多越好:高考之前有中考,中考之前有小升初,小升初之前还有幼升小……这就结束了吗?
香港更是有一种说法,叫做“赢在射精前”。听上去好夸张,但这似乎就是全民精英教育的大环境下,焦虑的香港父母的真实写照。
原来香港的名校喜欢接收一月出生的孩子,香港家长为了孩子“幼升小”,父母要算好受孕时间,让孩子从出生就具备挤进名校的条件。
香港幼儿园的入学年龄是两岁零八个月,一至四月出生的孩子,因为年龄相对更大,行为能力更强,老师少操心,容易出成绩,更容易被学校青睐。
更骇人听闻的是,有爸爸为了孩子进好的幼儿园,放弃自己的工作去面试当校工;孩子的兴趣班甚至还有“鄙视链”:别和学弹琴、游泳的孩子做朋友,因为竖琴、高尔夫、骑马才比较高级!
原来,早教班、胎教班都已经满足不了家长“望子*”的迫切之心,从精子就要开始算计,这听上去实在有点离谱,甚至可怕!
然而,这样是否真的有用?或许在这样一种生态坏境的浸淫中,家长们也是身不由己,也说了不算。一位家长坦言道:“周围的孩子都这样你追我赶,你不拼命很快就会落后!不这样能怎样?”
04
当所有的家长都忙着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是不是成为“普通人”就是教育的失败?这样的孩子就是不“优秀”呢?
季杨杨想成为第二个“韩寒”,他认为想要成功跟上不上大学没关系。
明明具备考取清华实力的乔英子,一心向往CNSA(国家航天局),当她向妈妈表明想考南大天文系的时候,妈妈几乎奔溃!
而“乐天派”方一凡天性热爱自由,讨厌束缚,他想走演艺道路当明星,爸妈也是极力反对。
这几个高三的孩子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但都有悖于家长们的期待和传统意义的成才路径,所以简直成了“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当今这样的高压家庭教育环境中,同样作为母亲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做法却是当代家长中的一股清流,看看是否能给“小欢喜式”家长一点思考和借鉴。
她的儿子对她说:“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和妈妈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很普通的人,有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平庸的人,这样的儿子,你会失望吗?”
龙应台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如果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龙应台的育儿理念智慧且平和,相比于当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