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型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国家很特殊:
它们具有某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于是依靠大量挖掘和出口这类资源获得经济繁荣。恰恰因为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导致除了这种资源以外的其他行业都一蹶不振,单一的工业结构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非常萎靡,国家经济实力由此受损。俄罗斯、委内瑞拉就是典型的例子——依靠石油赚取大量外汇,但除能源行业外的其他经济则非常落后。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石油量一直在攀升)
这种国家,称为「资源诅咒型国家」。
资源丰富,本来是好事;但多到一定程度,却成了坏事。
如果把「资源诅咒型国家」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俄罗斯、委内瑞拉就是个运气很好的人,背靠着石油一直在赚「快钱」,眼里再也看不上踏踏实实但持久健康的「慢钱」;最后当其他赚「慢钱」的人越来越富、越来越健康,他却像吸*一样再也无法甩开、也不敢甩开资源优势,只能在消耗中眼看自己落后于整个时代。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就正在落入资源诅咒陷阱。
02「人口资源诅咒」的中国互联网巨头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其盈利模式的基本模型,是依托动辄数亿甚至十亿以上的用户量,完成着「所有人每人给我一块钱」的「伟业」。这样的钱,赚起来简单、快捷,和SpaceX这样的尖端科技企业不同,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积累、不需要反复试验和反复失败,就能完成巨额利润。
本质上,中国的巨量人口就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稀缺的「自然资源」,本土互联网巨头们的成长壮大,正是基于对「人口」这一资源的空前开采,从而实现「逆袭」。无论阿里、腾讯、头条、美团,无一不遵循这一规则。
佐证这一观点的一大证据,就是国产巨头们的盈利基本都产生在中国市场中,如TikTok这种能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的数量极少(而且即便拥有强如TikTok这样的扛鼎之作,字节跳动的盈利也依然绝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大陆)。
举个例子,全球第一大游戏公司腾讯却做不出3A大作——非不能也,实不欲也。原因很简单,如同严重依赖石油换外汇的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资源(人口)在哪里,利润(快钱)就在哪里,与其费力地和外国企业在产品质量与核心技术上较劲,不如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挖金山。
这就是「人口红利」这一资源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的诅咒——既然能靠人口和庞大市场轻轻松松的躺着赚钱,我为什么要跪着搞硬核研发呢?当王者荣耀推出一个新皮肤就能盈利1.5个亿时,腾讯为什么要砸钱去造火箭造飞船呢?
(中国人口出生率从9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低于美国和印度)
巨量人口带来了规模空前的互联网市场,巨头们简单的对人口资源进行开采,就可以轻松获利。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赚「快钱」的基础,也是任何一个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必须无限接近于垄断的原因——只有垄断市场,才能最大限度的开采「人口」这一资源。
在这样的「人口资源诅咒」之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变得愈发畸形,用户数(而非产品)就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油田中汩汩涌出的石油、就是巴西矿山上一车车运往全球的铁矿石、就是南非地下的诱人犯罪的铂金*金矿脉……「快钱」赚得过于简单,以至于任何投资于长远目标的科研行为,都显得格外愚蠢。
例如阿里的「达摩院」作为一个研究部门,居然被马云要求自负盈亏,这无异于让研究机构成为科研外包机构。而史上著名的「赔钱货」——贝尔实验室,则诞生了C语言、Unix、太阳能电池、激光等定义了现代生活的科技。科研需要烧钱,烧钱带来亏损,而不能短期回本的亏损,是「快钱*」们无法容忍的——哪怕巨头们烧的起,哪怕把这些钱用来补贴用户打车和买菜,也不愿意烧给科研。
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不事科研、专心割韭菜的根本原因。
03「人口饥渴」引发的社区团购
最近,巨头们有了新玩具——「社区团购」,在每个居民小区扶持团长,由团长带头来团购菜肉水果等消费品。先是滴滴在成都搞了「橙心优选」,然后是美团的「优选事业部」、拼多多的「多多买菜」,阿里的「河马生鲜」也赶来参与,而腾讯选择投资了「兴盛优选」和「十享荟」,京东也迫不及待搞起来「京东优选」……
(巨头们开始静悄悄的夜袭菜市场)
巨头们为什么盯上了卖菜的生意呢?原因依然是「人口资源诅咒」。
目前,